<匯港通訊>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分析師陸挺表示,4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(PMI)從3月的50.5降至49.0,降幅超過預期,低於市場普遍預期及我們預測的49.7。
他稱,不出所料,該指數受到新出口訂單的拖累,從3月的49.0暴跌至4月的44.7,為新冠疫情后的最低水平。生產分項指數也從52.6大幅下滑至49.8。
財新製造業 PMI(涵蓋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衝擊的沿海地區小型企業)從3月份的51.2降至4月份的50.4,新出口訂單從3月份的52.0降至4月份的47.5。
由於原物料價格普遍下跌,3月原物料投入和產出物價指數分別從2月的49.8和47.9降至47.0和44.8。這些價格下跌符合該行的預測,即4月 PPI 通脹率將從3月的-0.4%下降至-0.6%。
野村估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約2.2%將直接受到關稅的衝擊。假設美國的出口損失50%,中國最初可能會損失約1.1%的 GDP。然而,隨著衝擊波及到其他產業,特別是促進商品出口的服務業,總損失最終將會更大。與2008年「雷曼時刻」相比,此次加徵145%關稅對中國出口短期內可能造成的衝擊約為2008年的五分之一。
由於中國出口商準備應對美國前所未有的關稅,該行預計未來幾個月官方和財新製造業 PMI 都將進一步下降。北京方面保持了比市場預期更冷靜的態度,但風險在於需求衝擊可能比預期更嚴重。在該行4月24日發布的專題報告中,該行強調了中美脫勾同時引發的房地產市場衝擊的獨特性,這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真正的拖累。由於出口激增,中國自2021年春季以來的房地產危機並未引發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。然而,北京可能無法繼續保持其好運。儘管2024年9月政策有所調整,但房地產行業仍在下滑,而且今天的 PMI 數據表明,由於美國徵收巨額關稅,出口行業即將陷入低迷。
為了因應這些前所未有的挑戰,野村認為北京方面需要採取更大膽的舉措,清理房地產行業的混亂局面,透過改革退休金制度以更永續的方式支持消費,完善財政體係以更好地保護企業主,並改善與其他經濟體的關係。該行認為,僅僅關注財政刺激的規模和時機會忽略全局。 (BC)
#野村 #陸挺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滙港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