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根大通发表报告,截至上周五(22日),MSCI中国指数及沪深300指数於今年以来各已累升27%及13%。短期指标(如14日RSI)已进入超买区域,但结构性指标仍处於历史常态范围。内地住户存款总额与A股总市值比率往往在降至1.1倍时见顶,目前则约为1.6倍。自2024年9月以来,本轮反弹主要由机构资金主导;但自7月起,散户资金流也有所增加,为市场增加了流动性顺风。债券收益率低迷、对「央行兜底」的信心,以及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,均抵消了传统夏季淡季的压力。
在假设股权风险溢价下降、推高估值倍数的情境下,摩通估算至2026年底,沪深300指数有24%上行空间,MSCI中国指数则有35%上行空间,假设基於市场普遍预期的每股盈利增长和未来12个月预测市盈率估值回升,至沪深300/MSCI中国指数历史中位数分别高出2个标准差/高出1.5个标准差。该行判断单股的超额表现属性主要包括:市场一致预期的盈利/收入上调、低股息率,以及估值市盈率提升。超配板块包括:媒体与娱乐、生物科技、资讯科技、材料及非银行金融。
相关内容《大行》大摩下调老铺黄金(06181.HK)目标价至925元 中期盈利增长能见度不清晰
截至8月21日,MSCI中国指数的未来12个月预测市盈率为12.3倍,较其过去十年滚动中位数市盈率高出0.5个标准差。在一致性预期下,2025年、2026年及2027年的每股盈测按年增长分别为4.7%、12.5%及12.1%。若估值重估至高出1个标准差/高出1.5个标准差,则意味着到2026年底分别有26%/35%的上行空间。
摩通指,内地散户资金终於赶上机构资金推动的行情:自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,「国家队」及准国家队累计买入2万亿元人民币A股,但同期公募基金净赎回约人民币2,000亿元。然而,自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21日,融资余额增加了8,000亿人民币。由於「别无选择」(TINA)(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owning equities)效应,资金配置逐步由债转股,成为机构资金流的主因。该行预估至2027年,每年将有额外1.65万亿人民币的机构资金净流入股市。自7月起,散户带动的融资余额增加与新公募基金发行量提升,即使宏观数据转弱,亦提供了助力。投资者普遍预期,在中国「胜利日」阅兵(9月3日)前,以及美联储9月18日可能降息前,市场仍有上行偏向。
从行业与主题来看,本轮行情的主题则更集中在人工智能、科技本土化、生物科技创新、新消费、资本市场修复,以及「反内卷」相关的投资方向。(wl/da)
相关内容《大行》建银国际升泡泡玛特(09992.HK)目标价至374元 续列为行业首选
AASTOCKS新闻